首页 > 诗文 > 纳兰性德的诗 > 菩萨蛮·榛荆满眼山城路

菩萨蛮·榛荆满眼山城路

[清代]:纳兰性德

榛荆满眼山城路,征鸿不为愁人住。何处是长安,湿云吹雨寒。

丝丝心欲碎,应是悲秋泪。泪向客中多,归时又奈何。

菩萨蛮·榛荆满眼山城路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偏僻之地,荆棘丛生,满眼荒芜,让人心生苍凉。南飞的征雁,亦不会因时常触动人的思乡愁怀而停歇。眺望远方,视线落处,凉云冷雨,故园遥不可及,更在远方的远方。

愁思缕缕,心欲碎。清泪,似是为悲秋而洒。人在他乡,更让人泪流不止。然而,即使返家之时又能怎么样呢。

注释

菩萨蛮:词牌名,本唐教坊曲,又名《子夜歌》《重叠金》《花溪碧》,双调四十四字,用韵两句一换,凡四易韵,平仄递转。

榛荆(zhēn jīng):荆棘。

征鸿:即征雁。多指秋天南飞的大雁。住:停歇。

长安:借指北京。

湿云:谓湿度大的云。

丝丝:谓细雨如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汪政,陈如江编注.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词:山东文艺出版社,2014.08:第22页

2、(清)纳兰性德著.墨香斋译评,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:中国纺织出版社,2015.10:第58页

菩萨蛮·榛荆满眼山城路创作背景

  张草纫《纳兰词笺注》载:“词中有‘泪向客中多,归时又奈何’之语,当作于妻子卢氏去世后不久。卢氏于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产后病故。”

参考资料:

1、(清)纳兰性德著.纳兰性德词集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6.05:第35页

菩萨蛮·榛荆满眼山城路鉴赏

  上片开篇便展现出一派荒芜之境,容若于孤城之外,万山丛中立马远眺,湿云吹雨,暮霭沉沉,不见乡关。“榛荆满眼山城路”说的是行役途中所见,山城遥遥.满眼荒芜颓败之景,荆棘一样的植物在这城边的行军道上显得格外刺眼。忽然从远天传来断断续续的几声嘶哑的雁鸣,在丝丝雨声中.它们只顾前进,倏忽间就飞向远方去了,像那断雁前来,却不为愁人暂住片刻,那为何还有“鸿雁传书”的古语。上片集中了山城、荆棘、征鸿、湿云、冷雨这些意象,极力渲染出旅人的苦闷,想必不过是自己一厢愁情,更无处安放罢了。前路未知,雨还是丝丝缕缕,越加觉得寒冷,但归处又在哪里。

  下片抒情,悲秋更兼乡愁,承转启合中纳兰表现出不凡的功力,把上片末句中“寒雨”与自己的心绪结合起来,自然道出“丝丝心欲碎,应是悲秋泪”的妙喻。俗话说:“睹物恩人”。出门在外的行役之人、游客浪子,眼中所见、耳中所闻、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,对温馨家庭的憧憬。纳兰此处也是如此,看到那断雁远征,奔赴远地而不知暂住。寒雨丝丝,想来自然成了悲秋之泪,凡所苦役沿途所遇景物,都被蒙上了一层浅浅诗意的惆怅。想到此处,不觉黯然泪下,发出“泪向客中多,归时又奈何”之叹。容若的抒情,是层层递进而又曲折婉转,最后也没有直说更深的愁是什么,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。

纳兰性德简介

唐代·纳兰性德的简介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

...〔 ► 纳兰性德的诗(218篇)

猜你喜欢

题舒溪渔隐卷二首 其二

明代张弼

春水桃花双鲤鱼,老姜新酒付行厨。丁宁童子休轻剖,甫里先生恐寄书。

肃老惠诗两章诗墨一函赋此志谢

黄松鹤

空谷人来续旧游,一函诗墨古徽州。惊潮竹影玲珑透,锁石桐烟澹宕浮。

直与此情磨岁月,聊将小语记春秋。寒斋就我生颜色,十笏云山眼底收。

胡明府书来道旧花园之游怃然作歌

李蓘

谢混游西池,休文宿东园。

我曾醉卧君园里,至今魂梦犹腾翻。

赠蔡二寿仁翁 其二

林朝崧

负箧诸孙远,神山望眼中。高楼花萼感,俗物马牛风。

健饭不知老,佯痴久作翁。关怀唯一事,百岁树人功。

玉山李道会颜则求着福庆观记以黄谷二十六咏见示用韵以寄 其三

明代郑真

路转溪湾山更幽,也知天意恊人谋。仙家剩有沧洲趣,画壁须烦顾虎头。

出资阳赴武冈道中二首 其二

明代尹台

屡回山谷阻,时复得幽村。路转松杉密,疃开芋秣繁。

人烟通绝岭,草树豁高原。莫问桃花水,前溪亦武源。